总院在我国建材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过程中始终站在发展潮流的前列,结合窑炉新技术,对新型干法水泥窑、浮法玻璃窑等现代建材工业窑炉使用的新型优质耐火材料多类新品种进行了研制,对相关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装备进行了开发研究,对大型窑炉多种耐火材料的合理配套进行了大量的应用技术研究;承担和完成了“六·五”—“十一·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863”计划数十项耐火材料的攻关专题。
与传统水泥窑比较,大型预分解窑窑温更高,结构更复杂,碱的侵蚀更严重;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解决了预分解窑各部位耐火材料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才真正显示出该窑型的优越性,使其得到推广和发展。80年代初,时任水泥耐火研究室主任陆纯煊教授(已故)组织有关人员承担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预分解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研制,完成了烧成带用烧结合成直接结合镁铬砖,用于过渡带的合成镁铝尖晶石转,用于预热系统的普通耐碱砖和普通耐碱浇注料,用于绝热保温的高强隔热砖,用于前后窑口的高强耐火浇注料等品种的研制工作,并初步建立起耐火材料配套体系,该项技术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五”期间,总院按照大型浮法玻璃窑各部位耐火材料品种的实际需求,研制了多个品种的耐火制品,包括用氧化熔融新技术生产的熔铸锆刚玉砖,残余石英更少的优质硅砖,采用注浆成型法生产的致密锆英石砖,采用一次烧成法研制的池底用烧结锆刚玉砖,改进配料及成型工艺研制的蓄热室底层用低气孔粘土砖和锡槽底用粘土大砖,采用高纯原料、高压成型、高温烧成“三高”工艺研制的蓄热室格子体用高纯镁砖及直接结合镁铬砖等。特别是随着技术难度更高的熔铸氧化铝耐火制品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总院承担了十四个专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在优质原料方面研制成功电熔法脱硅制取熔铸耐火材料专用氧化锆;在装备方面研制了熔铸耐火制品冷加工用多功能数控机床(与武工大联合攻关)和熔铸材料退火设备;在品种方面进行了减少环境污染的水泥窑高温带用低铬、无铬碱性砖的研制和应用。此外,还研制了合成堇青石和钛酸铝等低膨胀材料解决陶瓷窑组合窑具的原料、压制锆英石砖、二步煅烧锆刚玉砖、蜂窝状硅砖、镁橄榄石砖及多功能耐火浇注料等配套新品种。尤其完善和深化研究了氧化熔铸工艺技术及其自动控制技术,为全面提高熔铸耐火材料的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
总院承担的“863”课题“水泥窑用环境友好碱性耐火材料的研究”,成功研制了具有良好抗热震性和挂窑皮性能的新型镁质复相材料,获三项发明专利。目前,新材料通过了工业化试生产,并建设了现代化生产线。与此同时,总院还针对水泥工业用不定形耐火材料低寿命的突出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并再一次得到国家“863”的立项支持,建成了多功能长寿命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总院不断推动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以耐火所和湘潭中间试验所为基础,在2001年底组建了北京瑞泰高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8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以耐火材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唯一可以为水泥和玻璃窑炉提供优质配套耐火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
总院在耐火材料研究开发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六项,部级三等奖七项以及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和业绩成为建材耐火材料新技术的基础和主体,使得总院一直处于行业科技发展和技术产业化的领航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材耐火材料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